米东固废综合处理厂及配套设施项目 介绍

2023-01-09 12:31:43   作者:   

  基于目前乌鲁木齐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目前,由于西山大浦沟区域城市建设加快,大浦沟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场周边居民越来越多,垃圾填埋作业带来的臭气对周边居民影响日益增大,不断有居民向媒体投诉恶臭扰民。根据乌鲁木齐市市委《2015年第41次市委常委会会议纪要》,乌鲁木齐大浦沟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场内生活垃圾填埋场关停。因此,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委员决定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建设乌鲁木齐市米东固废综合处理厂及配套设施PPP项目。
  北京环卫集团与北京普能国际作为联合体参与该项目投标,在获得中标通知书后,快速完成项目公司(乌鲁木齐市京环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注册,并于2016年4月15日与市城管委正式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根据特许经营协议乌鲁木齐市京环环境能源有限公司要完成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服务期满30年后移交政府。
  一、项目主体基本概况
  米东固废综合处理厂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垃圾处置项目和垃圾转运项目,垃圾处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柏杨河乡东南侧,占地约110公顷,整个项目建设分近期(2016年至2020年,处理规模4500 t/d),远期(2025年至2026年,处理规模6000 t/d),建设内容包括垃圾预处理(分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卫生填埋场、填埋气发电、污水处理和中水处理系统等,场区外同期建设市政配套设施,包括道路、给水、中水、燃气、通讯、水泵站等,垃圾转运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天山区的东大梁、水区的八道湾工业园、米东区的净水路和沙区与乌县交界处石火山隧道口西侧,配套转运站建成后日转运量约4000t/d。整个项目还包括大浦沟卫生垃圾填埋场除臭应急治理及封场工程。
  该项目根据乌市实际发展情况,考虑国内外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从各设施协同处置,整体提高设施运行效益的角度进行全方位设计和布置。其中生物质卫生填埋场采用改良厌氧生物质发酵技术,目的是加快有机质降解速率,提高填埋场生命周期,其产生的填埋气进行资源化利用;水处理采用成熟的生物+膜技术,出水水质达到绿化回用水质,产生的中水全部回用;转运站采用单级和多级直压转运技术,根据臭源种类引进全密闭,多维度除臭工艺,与周围环境友好共处;转运车辆采用容积40和28立方米的CNG大型密闭转运车,确保垃圾转运过程高效、低碳、绿色;尤其是对焚烧系统,多次至国内及国外成熟运行厂商进行实地调研,将调研分析结果与乌市垃圾热值及发展趋势进行结合分析,最终采用全量预处理循环流化床工艺配备先进烟气处理系统,通过数学模型建立,确保设施年连续运行时间超过8000小时,烟气排放符合《生活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
  其中焚烧发电厂工程、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及垃圾转运体系优化被乌鲁木齐市列为2018年十大实事惠民清洁工程。
  整个项目建成后将对乌市日产生的所有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并作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应急处置单位。项目总投资约35.84亿元,而近期投资超31亿,建设过程中资金到位良好。
  二、子项目简介
  1.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 由三座大型垃圾转运站和一座中型垃圾转运站组成,日转运能力为3900t/d,四座转运站分别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承担全市垃圾转运任务。站内配备了40m³集装箱半挂式转运车49辆,28m³车箱可卸式转运车31辆,该类车辆具有耐腐蚀性、密封性能好、箱体装载量大等优点,四座转运站设立对全市收运体系和转运方式带来巨大变化:
  转运方式由一级站点分区域运往二级转运站,减少各区清运队转运车辆运距及转运车辆油耗,据统计每年油耗约减少66%。
  转运设施就近实现3900吨/日垃圾压缩转运,约300吨/日垃圾就近直运,大大提升运输效率,降低道路资源占用。提高一级转运站转运能力,节省站点布置,为后续推进乌鲁木齐市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提供站点辅助。采用全密闭作业,压缩车间、卸料车间作业过程均采用自动感应卷帘门实时密闭,配备专用的污水、渗沥液收集、处理管道系统及水处理系统。转运车辆均采用厢式容器装载垃圾,封闭运输,并配备污水收集装置,最大程度的确保臭气、污水不外泄。
  目前,除石火山转运站未投入使用外,其余三座转运站均在2019年6月1日正式转商业运行。
  2.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占地面积约70万㎡,填埋库区总库容3059万m³,于2016年4月开工,共分三个区建设运营,目前填埋一、填埋二区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近期处理规模为4500t/d,远期6000t/d。日均处理量达到3729.64吨,其中2017年8月22日,单日填埋处理量高达8035吨,达到乌鲁木齐市垃圾处置有史以来日处理量的近两倍。
  2017年,填埋场借鉴京内填埋场成熟运行经验,开展“复合微生物菌剂”实地实验,在除臭工作上取得进一步改善。2018年,被自治区评定为“I类填埋场”,成为目前全疆唯一的“I类填埋场”。同年底,被环境公司确定为“可持续填埋工程化实验课题”平行课题组实验地之一,主要探索研究新鲜垃圾填埋形成“生物反应器填埋+分选+产品加工”三个工艺段组成的可持续填埋工艺体系,最终将入场垃圾转化为沼气、营养土、RDF及路基材料,目前该实验第一阶段数据采集工作已完成,第二阶段试验正在展开中。所属的填埋班分别在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北京环卫集团工会年度优秀“时传祥班组”和“优秀职工小家”。
  3.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占地面积约22万㎡,近期设计处理量为3200t/d,远期4800t/d,投产后近期年发电量可达5.3亿度,能满足乌鲁木齐市22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年可节约标准煤21万吨以上,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21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360吨。项目引进了欧洲最先进的不掺煤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在焚烧过程中具有热效率高、连续稳定运行时间长、环保排放标准高的优点。该工程于2020年6月15日升压站安装完成,110千伏电介入;9月30日倒送电成功;12月29日完成并网试运行。
  4.渗滤液处理工程:主要负责处理填埋场、焚烧发电厂、各转运站、大浦沟水厂产生的渗滤液及生产生活污水,日处理规模2000m³/d。采用“厌氧+膜生化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的组合工艺,其中浓缩液采用“DTRO+浸没式蒸发”工艺,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经脱水后回填填埋场,臭气经除臭净化后排放,沼气用于浓液蒸发系统和火炬燃烧处理,系统产水全部回用于场区绿化、降尘和焚烧系统,做到污水零直排,实现资源化利用,并有效避免污染物对人和环境产生的危害。
  三、项目取得的效益
  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将逐步开启协同处置模式,城矿资源利用模式,可极大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节约土地资源,提高乌鲁木齐市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真正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目的,有利于乌鲁木齐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转运站的建成投运,对全市生活垃圾的收运体系进行了优化,大吨位的转运车提高了转运效率,全密闭作业和CNG车辆减少了环境污染。垃圾从转运站转运至综合处理厂园区后,经机械预处理系统分质协同处置工艺,将生活垃圾当中的宜燃组分(RDF),宜生化组分,金属以及其他杂物分选出,宜燃组分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进行焚烧,近期年发电量5.3亿度,远期年发电量7.5亿度,所产生的电能自用外全部上网,在确保设施年连续运行时间超过8000小时焚烧工况,又更加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产生,按照每吨标准煤发电3200KW·h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6.5万吨,属于环境友好型焚烧技术。宜生化组分及其他杂物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发酵,产生高品位沼气(CH4浓度>50%),沼气收集系统全部投运后可收集不少于12万m3/d用于资源化,资源化主要用于沼气发电、浓缩液蒸发、锅炉助燃等。分选出的金属由专业公司收集打包后进行资源化利用;焚烧产生的炉渣由专业技术公司做成地面透水砖或建筑填料等方式进行回收利用;全厂所产生的污水统一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全年约31.6万吨,全部回用。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